11月15日、20日,學校南校區、校本部、北校區供熱鍋爐先后點火運營,開閥送暖。至此,歷時七個月之久的供熱改造項目告罄完工,原有的5臺燃煤鍋爐全部下崗,除東校區外,其余三個校區的教學辦公場所、學生公寓、教師公寓、體育場館等均實現清潔能源供暖,供暖總面積達24.54萬平方米。

校長劉先春為南校區供熱鍋爐點火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瑩成為校本部、北校區供熱鍋爐點火
“11月15日正式供暖,供熱公司向學校作出的承諾得以如期兌現,我們供熱公司全體人員緊張的心情終于放松了。”供熱公司項目經理陳健勛高興地說。
“近4個多月的努力,我們終于向學校交上了一份答卷,由于管道老化等問題影響了供熱效果,但我們一定會不斷完善,盡快查缺補漏,提升服務質量,切實把供熱的事情做得更好”。甘肅萬潤卓益能源管理公司總經理尹海豐信心滿滿地說。
要完成這樣一項民生工程,必須面對諸多困難。順著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的話,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工程的背后……
為什么要實行供熱改造工程?學校打造生態校園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并確立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基本方略。
省委、省政府根據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作出的“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完善全省生態文明發展思路,著力打造以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的生態戰略平臺,努力構筑堅實的生態安全、高效的生態經濟和繁榮的生態文化三大體系,促使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作為甘肅省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隴南的生態文明建設對陜甘川毗鄰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市委市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出了“生態文明要快速推進,在綠色發展上走出新路子”的發展戰略,著力打造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市政府、市質監局等部門以及成縣政府先后發布了《隴南市2017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淘汰燃煤小鍋爐的通知》、《關于印發<全縣燃煤鍋爐淘汰整治責任清單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學校關停燃煤鍋爐,進行供熱升級改造,以實際行動為地方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樹立標桿。
“學校是隴南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我們有責任率先響應國家號召,踐行新發展理念,淘汰傳統燃煤小鍋爐,實施清潔能源供熱改造工程,努力嘗試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高等院校資源節約型、生態環保型發展的新路子,理應為保護生態環境、打造碧水藍天作出自身應有的貢獻。”校長劉先春說。
如何實施供熱改造工程?BOT合作共建模式破解資金和熱源兩大難題
“7000余名師生如何溫暖過冬”,成為擺在學校黨委面前的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對此,學校黨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供熱改造項目具體事宜。學校所處欠發達地區,財力緊張是不爭的事實。經費短缺問題,一直是制約學校又好又快發展的最大瓶頸。供熱改造,是一項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建設經費從何而來?這個棘手的現實問題,成了壓在學校領導頭上的一塊心病。
如何破解資金難題?學校領導苦思冥想,果斷決策,決定“走出去,請進來”,先外出學習取經,再行商議破題之策。在時間緊、任務重、環保要求高、成縣大管道燃氣不能保障正常供氣的情況下,學校分管領導、副校長任永峰帶領項目基建辦一班人利用“五一”假期,不辭勞苦,深入甘肅省人民政府、甘肅省水利水電學校、甘肅省中醫院、甘肅省中醫學校、甘肅財貿學院等單位考察了解煤改氣的運營模式和成功做法,并邀請有資質的設計單位來我校對校園現有供熱設備、管網系統進行了實地勘察,做出科學合理的初步勘察設計方案、項目改造概算及建議,為學校供熱改造項目提供決策依據。
學校充分論證并確定了“一次性設計,分區域布爐,分年度建設,以輕烴氣作為熱源,運營商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學校購買服務”的供熱改造項目實施方案及基本工作思路。校長辦公會議定,南校區、校本部、北校區供熱改造項目采用運營商投資建設,即BOT模式于今年5月啟動實施;東校區供熱項目由政府、學校共建,擬定于2019年4月啟動實施。
任永峰多次主持召開供熱改造項目領導小組會議,安排部署施工圖設計、優化設計方案、供熱面積分類統計、工程概算、咨詢設計等各項工作,并和有意向合作的運營商來校進行了對接洽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供熱改造運營。
經隴南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競投標,甘肅萬潤卓益能源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供熱公司”)成功中標。學校與供熱公司簽訂了投資建設協議,并授予該公司15年的特許經營權,合同期滿后由供熱公司將全部投入資產移交學校。通過采用BOT模式,引進資金3000多萬元,為工程進入施工建設階段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保障。資金這塊“硬骨頭”啃下后,成縣住建局燃氣管理辦公室具文批復,同意供熱公司購買運輸供暖燃氣燃油。至此,制約項目建設的“資金”和“熱源”兩大難題得以破解,項目終于落地生根。
如何推進供熱改造工程?項目基建辦、后勤處和供熱公司密切配合,確保進度
8月28日,學校供熱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此時距離冬季供暖不足80天,如何確保在11月15日完成改造任務,責任重大,壓力空前。供熱公司向學校黨委立了“軍令狀”,作出了“排除萬難、確保如期供暖”的鄭重承諾。
劉先春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工作,多次聽取專題匯報,并就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提出了明確要求。他要求各職能部門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以赴配合供熱公司,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以“一天當三天用”的干勁,狠抓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師生溫暖過冬。

副校長任永峰了解燃氣站建設情況
任永峰數次深入施工現場,檢查指導,靠前指揮,統籌協調,一線辦公、一線協商、一線推進,協同項目基建辦、后勤處和供熱公司打出了解決問題、推進項目建設進度的“組合拳”。副校長張勇組織并帶領后勤處全體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及時拆除了燃煤小鍋爐,檢查并及時維修了暖氣管道,為項目建設工作提供了盡可能的支持。

副校長任永峰、張勇查看管網